文/顏達成(轉載金門報導)
一個華僑在1952年後,便賣光海外資產,舉家回國定居廈門。還動員一批批華僑回國參與建設,自己也捐出了所有積蓄,用畢生心血支持廈門建設和僑務工作。華僑中學、廈門六中、華僑幼稚園、華僑托兒所、華僑農場、華僑引種園……這些由愛國僑領顏西岳當年宣導、參與創辦的學校、企業,至今仍為廈門同胞津津樂道,這個華僑就是金門籍的華僑顏西岳。
建設華僑新村成佳話
「抗戰期間,遠在南洋的父親就積極宣傳抗日救國,帶頭發動當地華僑捐款支援祖國抗戰。」顏西岳的兒子顏達成說。
1952年,顏西岳舉家回國定居廈門,隨後近40年,顏西岳將畢生心血都貢獻給廈門的建設發展及僑務事業。
回國不久,看到廈門建設發展缺外匯。顏西岳提議建設華僑新村,在廈門各片區建了總共100多幢別墅,動員華僑拿外匯來買。
顏達成回憶,當年政府缺少外匯,專門劃撥用地為華僑建房,許多華僑得知後,毅然把國外的房子、車子都賣了,攜家回廈,一心一意要為廈門的建設出一份力。「大家互相告知,爭先回來,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在國外是鄰居的華僑回到廈門華僑新村,又成了鄰居。」
顏西岳又出任福建省華僑投資公司廈門辦事處主任,為廈門爭取到1200多萬元人民幣僑匯投資。
力促創辦華僑企業
當改革開放的春風拂過廈門時,顏西岳已是古稀之年。他擔任經濟特區建設發展公司副董事長,鼓勵一批有財力的親朋好友前來投資。在他的努力下,創辦了僑益電子元件廠、僑利食品廠、僑泰實業公司、新僑酒店等一批僑企,為經濟特區建設作出貢獻。
1979年,顏西岳主張創辦了僑光電子器件廠,產品出口,為廈門創匯立下汗馬功勞。「我剛大學畢業,父親便要求我到廠裏上班,從流水線做起,一天10多個小時,經常邊吃飯邊做。有段時間太辛苦了,我想出來,父親說不行,說這時候最缺人才,你得留在華僑企業,幫助企業做好、發展好。」顏達成說,「父親要求我們不許定居國外,必須為祖國服務、為家鄉建設服務、為華僑服務。現在,我們兄弟姐妹七人全在涉僑、教育部門服務,算是繼承了父親的遺願。」
1979年王光美(中)到顏西嶽舊居中探望(右一)
「父親特別重視教育,他和陳嘉庚先生曾有往來,受其影響,父親也是傾其所能支持教育。」顏達成說,當時一些歸僑子女需要補習中文,父親提議創辦了華僑補習班,也就是華僑中學的前身。回國後,父親每年拿出兩三萬元,支持華僑中學、幼稚園、托兒所。
被譽華僑領袖家中客常滿
顏西岳被尊稱為華僑領袖。在顏達成的童年記憶中,家裏永遠都聚集著各路華僑。「最熱鬧的時候,家裏那棟三層小樓住了20多人。」顏達成說,改革開放初期,廈門建設發展缺人才,父親動員了很多海外學有所成的華僑回廈門參與建設。許多僑胞初到廈門很陌生,沒地方住,父親全都接到家裏來,跟他們同吃同住。
位於同安裏3號之一的這棟僑房外觀比較特別,雖然已經有所改造,並作為商用,但仍能看出外牆主體所選用的是曆久彌新的好石材。顏達成說,這些石材和華僑大廈(現稱金後酒店)所用的石材是一樣的,因為都是當年同期採購的。
顏西岳擔任過廈門副市長、僑聯主席等很多職務,不管在哪個崗位,都不領一分錢工資,最後由僑聯整筆提取用於華僑福利事業。
當記者問及顏西岳先生在金門的歷史時,顏達成如數家珍地提到:「父親1923年到集美學校商校讀書,1925年回金門與洪絲絲等人創辦金門公學並任教員,為金門第一所中學,後來曾在海外投資辦「生活報」及「華僑日報」,但屢遭英殖民當局多次傳訊,在新加坡難於立足,在1952年舉家回到廈門定居。」
老先生勤勞一生,病逝廈門享年86歲,他遭逢當年動盪的年代,未給子女留下一分錢,但顏達成感慨地說:「父親的愛國愛鄉的華僑精神,永留人間,也成為金廈同胞茶餘飯後的佳話,這些就是留給我的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