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陳可昕
近年來,隨著兩岸關係漸趨惡劣,台海危機再度升級,不單是高調的軍事恫嚇,更有暗藏玄機的灰色地帶戰術,使得人心惶惶之餘,也彰顯出金馬古往今來重要的軍事地位。
金門舊名浯洲,在西元1387年,明洪武年間,江夏侯周德興築千戶所城鞏固海防,禦寇防盜,以金門城之地理形勢「固若金湯,雄鎮海門」,因名「金門」。金門曾經扮演近五十年的戰地角色,至民國81年(西元1992年)軍事管制解除後,才開始邁入發展觀光產業的新時代。
即便戒嚴解除,金馬褪去軍事色彩,搖身一變成為觀光熱區,卻仍難逃戰事前線的地位。例如,在我國加強馬祖東引島要塞設施的同時,中方亦時刻關注著我國動向,稍感不對,中國解放軍便當即在福建沿岸動員,令兩岸危機攀上高點。金門與大陸最近的距離僅有十公里,幾乎是用肉眼就能相望的狀態,在以往被視為台灣的戰略前線,然而飛彈時代來臨,武器射程早已超過傳統火砲,金門喪失封鎖大陸沿岸的作用,再加上距離台灣本島太遠跨海補給不易,反而會遭到共軍封鎖,讓島上軍民斷絕後援,故現在金門僅維持象徵性駐軍。
前陸軍中將帥化民曾於受訪時提出,在兩岸對弈棋局中,玩的是心理戰,東引島只是兩岸下棋的一枚棋子罷了,例如北京相關智囊機構就曾建議,直接攻取金馬兩座外島,代價最低,又能對國人心產生震攝作用。
而台海情勢究竟會如何發展,也取決於中美關係以及台美間的關係。俄烏戰爭發生後,讓社會再次體認到了戰爭的殘酷,受戰火摧毀的家園、家破人亡的悲鳴、慘絕人寰的景象全都令人痛心不已。兩岸情勢詭譎多變,我國該如何應對,才能令金馬地區遠離戰事,同時又能衛護台灣主權,值得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