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符坤龍
先前,「福馬同城卡」的推出在臺灣社會引起熱議。作為促進福州與馬祖融合發展的重要舉措,福馬同城卡帶來了交通、住宿、金融等便利服務,尤其是在馬祖鄉親中引起高度關注。然而,民進黨政府卻迅速將此定性為潛在違法行為,指控其涉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問題,甚至暗示其中隱含統戰意圖。這種反應顯得過度敏感,也暴露出對兩岸民眾真實需求的忽視。
中央反應過度,不利民眾福祉
執政黨對福馬同城卡的指控缺乏正當性。這張卡本質上是一項便民措施,旨在為馬祖居民提供更高效的跨區域服務。民進黨若以「統戰」之名將便民政策妖魔化,無疑是一種不明智的選擇。首先,這種反應忽略了馬祖居民日常生活的現實需求。他們往來福州頻繁,無論是經濟、醫療還是教育,都需要更多便利。民進黨的強硬立場不僅無法解決問題,反而使得民眾感到政策的疏離。
其次,這一舉措也進一步暴露出臺灣政府對偏鄉及離島地區支持的不足。若臺灣政府能夠提供同等甚至更優的服務,是否還需要擔憂馬祖居民申請這張卡?與其動輒以法律打壓,不如思考如何真正提升這些地區居民的生活品質。
中國大陸應更積極回應需求,完善措施
福馬同城卡的推出無疑是中國大陸推動兩岸融合的創新之舉。然而,若要讓這一模式真正發揮作用,中國大陸方面也需進一步深化和細化措施。例如,目前金門尚未有類似的金廈同城卡,這種政策的缺位使得金門居民無法享受與馬祖居民相同的便利。中國大陸方面應主動推動金廈同城卡的推出,並確保政策落實到位。
此外,針對臺灣民眾赴陸辦理手機門號、銀行業務及創業補助的需求,中國大陸可考慮設立專屬的服務諮詢點,優先選址於金門、馬祖等地區。這樣既能便利當地居民,也能避免被臺灣政府指控為統戰操作,彰顯政策的善意與務實。
同時,中國大陸還可以鼓勵在廈門或福州生活的臺灣青年赴金門、馬祖進行經驗分享或座談交流,幫助當地居民更好地瞭解並使用相關政策資源。這種「民間促進融合」的方式不僅能減少政治干擾,還能讓兩岸民眾通過真實接觸彼此瞭解,進一步促進情感聯繫。
適法性分析
關於「福馬同城卡」及在金門和馬祖設立服務點的問題,其合法性涉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相關規定,如地方政府如代辦該卡,可能被視為涉及公權力事項,這可能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可由民間代辦;若中國大陸在金門、馬祖設立手機門號、銀行業務及創業補助的服務點,需確保其行為不涉及臺灣法定的兩岸條例限制,例如不得動用或代行地方政府職能。如果是以民間企業或社會團體形式提供諮詢服務,則可能符合合法範圍,但仍需具體審查以確保不違反臺方規定。
先前「中國移動」員工在金門烈嶼鄉非法辦理門號的案例違反了《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40條之1的規定。該法規明確指出,中國大陸地區的營利事業未經主管機關許可,不得在台灣地區從事業務活動。金門檢調單位對此進行了查處,並發現相關行為包括蒐集個人資料並即時上傳至中國移動系統,這被視為非法營業行為,處以刑事責任。
若要合法的執行方式需要事先申請許可,中國大陸地區的營利事業必須經由台灣地區主管機關(如經濟部)申請營業許可,並依法在台灣地區設立合法分支機構或辦事處。若未取得許可,中國大陸企業可以透過授權台灣公司或第三方合法機構,以合作或諮詢服務的形式提供間接支持。例如,針對金門和馬祖居民對手機門號或銀行業務的需求,中國大陸可以考慮設立合法的資訊共享平台,鼓勵台灣當地的業者或相關非營利機構參與,而不是直接由中國大陸公司操作。
若以上皆不可行,則中國大陸可以鼓勵當地台胞如廈門或福州的台青,以經驗分享座談的形式協助需求者,這樣可避免觸碰法規問題,並促進交流。
務實合作才是未來之道
福馬同城卡的爭議再一次說明兩岸在交流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對於臺灣政府而言,應更多關注民眾的真實需求,而非一味從政治角度解讀兩岸交流舉措;對於中國大陸方面,則應繼續秉持務實精神,從細節入手,讓政策更接地氣,減少政治爭議的空間。
真正的融合不是單向度的「施惠」,而是雙向交流與合作的成果。金門、馬祖的鄉親不應成為政治角力的犧牲品,而應被視為兩岸關係中的橋梁和連結點。唯有彼此釋出更多善意,兩岸才能在融合之路上走得更遠。
以上言論不代表金門通訊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