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符坤龍
在台灣,進口中國大陸製零食和農產品成為政治話題。民進黨政府以「保護國內產業」和「防範統戰」的名義,禁止部分大陸商品入境,包括廣受民眾喜愛的「黃飛紅麻辣花生」等零食和農產品。然而,這些禁令和限制引發民怨,許多人批評這是民進黨政府對大陸產品的政治化操作,並不是真正為了保護台灣產業。此類政策既偏離經濟原則,也損害了兩岸民眾的基本生活需求,值得深刻反思。
失當的政治操作與對台灣經濟的損害
台灣禁止大陸零食進口的案例屢見不鮮,從螺螄粉到「黃飛紅麻辣花生」,民進黨政府將這些美食標榜為「統戰工具」,不僅顯得荒謬,還引來大量輿論質疑。中國國台辦批評此舉是「政治操弄」,認為台灣政府對於一包小小的花生米都容不下。從社會輿論的反應看出,多數台灣民眾只是希望可以自由地享受喜愛的零食,而不想被政治影響日常生活。當局的禁令無法令民眾信服,反而成為許多民眾嘲諷的對象,甚至對政府的威信產生了懷疑。
台灣民眾對於中國美食的需求不容忽視。隨著兩岸文化交流的增多,大陸的螺螄粉、麻辣花生等產品逐漸受到台灣民眾的青睞。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應該在保障食安和合法進口的前提下,允許台灣消費者自由選擇,而不是以政治手段限制民眾的日常飲食。此類措施既無助於台灣經濟發展,也損害兩岸正常的民間交流,甚至可能引發台灣消費者對政府的不滿,進而影響整體社會氛圍。
金馬地區的禁令破壞經濟生計
在農產品方面,民進黨政府對於金門和馬祖等離島地區的大陸產品運輸限制同樣惹人非議。根據現行的《試辦金門馬祖澎湖與大陸地區通航實施辦法》,雖允許部分大陸產品免稅進入金門馬祖,卻禁止將其轉運到台灣本島。這項禁令造成了離島居民的不滿,特別是在他們已合法攜帶入境的自用商品被禁止郵寄到本島後,許多離島居民感到自身權益被侵犯,甚至質疑「離島還算不算台灣的一部分」。
更為嚴重的是,這些規定不僅影響離島居民的生活便利,還直接打擊了當地的經濟生計。金門、馬祖等離島地區的居民本就仰賴兩岸貿易和商業來維持生計,政府的政策將他們的生存空間進一步壓縮,造成當地經濟下滑,也加劇了兩岸之間的矛盾。這類禁令的出發點,完全忽視了離島地區的特殊性及其對兩岸交流的依賴性,不符合現實需求。
應該如何改正?
民進黨政府應該停止利用兩岸商品交流作為政治操作的工具,改以務實的態度處理兩岸商貿問題。首先,政府應全面檢討《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中不合理的規定,取消對兩岸零食和農產品的單方面禁令。在保障食安的前提下,應設立公平透明的進口標準,讓符合安全標準的商品在台灣市場上正常流通,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
其次,應該立即廢除《試辦金門馬祖澎湖與大陸地區通航實施辦法》第25、26條等不合理條款,允許金門馬祖等地區合法攜帶的大陸商品可以自由郵寄到台灣本島,解決離島居民的生活需求。這樣不僅能尊重離島居民的生活權利,還能促進兩岸之間的正常交流,讓經濟活動回歸理性化。
展望
民進黨政府對於大陸產品的禁令,暴露了其將經濟議題過度政治化的問題。這種操作不僅無助於台灣產業的保護,反而損害了台灣民眾的基本生活需求,影響了離島居民的經濟生活。兩岸商品的流通應該是一種促進民間交流的渠道,而不是政治角力的工具。只有放下偏見,回歸務實,才能真正為台灣經濟和兩岸關係找到一條雙贏的道路。
以上言論不代表金門通訊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