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符坤龍
自9月27日陸方宣布恢復陸客來金門旅遊以來,金門的觀光產業迎來了期待已久的曙光。然而,短暫的反彈並未轉化為長期的繁榮,因為政府的政策僵化、官僚作風與不作為正在重重阻礙金門觀光的進一步發展。儘管陸客人數在10月19日創下單日706位的新高,但總體而言,來金陸客數量仍然不穩定,這反映了現行政策的諸多問題。
金門作為兩岸交流的橋頭堡,理應在促進觀光經濟發展方面享有更多的政策支持。可惜的是,台灣政府長期以來對於金門觀光的政策過於保守,對陸客的入境限制過多,導致觀光業難以實現持續增長。以陸客入境程序為例,繁瑣的審核流程、簽證限制以及落地簽政策的遲遲不開放,使得金門的觀光業者陷入困境。
金門縣政府和議會多次向陸委會及中央政府建議,應簡化陸客的申辦流程,恢復落地簽政策。然而,政府對此卻顯得極為保守,理由竟是「人流量不穩定」。這樣的說法完全忽視了因政策限制導致人流不足的根本原因。政府不僅沒有積極促進金門的觀光發展,反而以「現況不佳」為藉口,持續拖延應有的改革。
政府的不作為正重創金門的經濟
金門的觀光產業對於當地經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陸客的來訪直接帶動了當地的餐飲、住宿、購物等服務業。然而,現行政策嚴重阻礙了這一潛在市場的發展。金門旅遊業者多次表達了對入金證辦理程序繁瑣的抱怨,指出申請流程既耗時又不便捷,嚴重影響了陸客的旅遊意願。
根據統計,自恢復陸客來金旅遊以來,10月5日至20日間僅有1754人次的陸客訪問金門,這一數字與疫情前的水準相去甚遠。觀光業者表示,雖然數據顯示某些日子的人數有所上升,但總體來看,整體人流並不穩定,這反映了政策的不合理性。
政府對於陸客簽證政策的保守態度,正是造成這一現象的關鍵原因。首先,落地簽政策遲遲不恢復,讓金門無法充分吸引自由行旅客。其次,簽證效期不放寬,增加了陸客前往金門的困難度。此外,政府在旅遊相關基礎設施上的投入不足,也未能有效支援觀光業的復甦。
僵化的官僚體系與效率低下的審查制度
陸委會主委邱垂正曾多次表示,將會視人流現況和兩岸氛圍來「合理放寬」相關政策,這種曖昧不明的態度不僅讓金門的觀光業者感到失望,也讓人懷疑政府是否真正關心地方經濟發展。旅遊業者早已指出,現行的48小時審核制度根本無法應對實際需求,因為即便審核時間縮短,但最終審批權仍在陸委會手中,這種雙層審核機制毫無效率可言。
政府應該意識到,繁瑣的審核程序、保守的政策僅會讓陸客望而卻步,並進一步削弱金門作為兩岸旅遊重要目的地的競爭力。在現行制度下,許多自由行旅客無法快速便捷地申請入境金門,這直接影響了金門旅遊市場的回暖速度。
解決之道:簡化程序、放寬政策、加大投資
為了真正解決金門觀光業的困境,政府必須採取更積極的措施。首先,應立即恢復並推動落地簽政策。這不僅能大幅提高陸客來金的意願,也能促進金門自由行市場的擴展。現行的簽證審核程序過於繁瑣,政府應將審核權限下放,讓金門本地的相關單位能直接處理陸客簽證問題,以提升效率。
其次,政府應放寬簽證效期,讓陸客能夠更靈活地安排他們的行程。現行簽證的效期過短,給陸客造成了不必要的壓力,並降低了他們的旅遊意願。
此外,政府應加大對金門旅遊基礎設施的投資。當前金門的旅遊設施仍有諸多不足,無法有效支撐觀光產業的發展。政府應加強對交通、住宿、景點等方面的建設,為陸客提供更好的旅遊體驗,從而提升金門的旅遊吸引力。
最重要的是,政府必須擺脫官僚作風,真正以發展地方經濟、促進兩岸交流為目標。金門作為兩岸文化交匯的重要地區,具有巨大的潛在市場。政府如果繼續以保守政策與僵化的官僚體制來處理金門觀光問題,那麼不僅是地方經濟將受損,兩岸關係也可能因此進一步惡化。
政府應擺脫不作為的泥沼,採取積極的行動,從簡化簽證程序到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真正為金門觀光業創造一個穩定且繁榮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