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鼎鈞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在北京成立,然而在這個十月裏,福建的金門和廈門因國共對峙而開始了隔海治理的局面。原本僅需半小時的船程,卻經歷了“炮擊金門”和“單打雙不打”等兩岸緊張時刻。隨著兩岸的接觸與交流,昔日的戰地金門與廈門如今已走向和解與互利。初夏的六月,我再次踏上金門和廈門這片熱愛的土地,無論是從金門眺望廈門,還是從廈門眺望金門,當年的緊張已不復存在,如今只剩下繁忙的小三通航線,兩岸同胞在金廈水域中往來穿梭。
如今的廈門和金門,成為臺海間最密切的水路航線。飛往廈門後再前往金門,這段旅程我已十分熟悉,十多年前的廈門承載了我青澀的記憶。當“捷安號”抵達金門水頭碼頭時,心中不禁湧起一陣激動,仿佛真的回到了臺灣。
我之所以每年選擇金門,不僅因其地緣優勢,更因為這裏承載著兩岸豐富的歷史與記憶。每次來到金門,心中總是湧現無限感慨,特別是望著近在咫尺的廈門和昔日廢棄的軍事設施。兩岸的和平顯得尤為重要,只有在金門與廈門之間,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兩岸和平的珍貴。
我喜歡金門的另一個原因是,它遠離城市的喧囂。在這裏,隨意租上一輛摩托車,便可以隨心所欲地穿行於鬱鬱蔥蔥的原始森林,或者在筆直的鄉間公路上游覽,感受閩南古厝的淳樸。這些場景勾起了我對熟悉記憶的懷念。或許是因為在北京待久了,加上我本是臺北人,來到金門總讓我有種回到臺灣鄉村那段質樸時光的感覺。在這裏,我不必再思慮城市的紛擾,只需獨自靜坐在海邊,眺望著無邊無際的金廈海域,從金門的田園風光出發,遙望對岸五光十色的廈門高樓,心中湧起一種“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的感慨,真切感受到大陸的迅猛發展。
在金門,除了淳樸的閩南風情,我特別喜歡在各大廢棄的營區和碉堡坑道的公園中游蕩。作為“金門國家公園”的一部分,這些戰地風情是每位遊客到金門時必遊的景點。曾經駐守十萬大軍的坑道,如今部分已經對公眾開放,通過這些軍事遺跡的歷史故事,喚醒人們對“和平”珍貴的認知。尤其在金門的軍事碉堡中,直視廈門時,那種心潮澎湃的感受更是深刻而真實。
從廈門到金門,我的旅行不僅僅停留在平凡的戰地記憶上。我騎著摩托車,拜訪朋友,暢聊兩岸。金門的鄉親與臺灣有著不同的思維方式,儘管他們屬於臺灣管轄,但對於兩岸關係,他們常常有著超然的見解。金門人稱呼我們為“臺灣人”,而對大陸的同胞則稱作“大陸人”。這種歷史背景使得金門鄉親形成了與臺灣島內截然不同的兩岸觀念。金門人獨特的想法和淳樸的性格,正是這七十多年來兩岸隔海而治的結果。金門,金門,所有的同胞都應親自走一趟金門,真正去瞭解兩岸“三區線”前的故事,傾聽金門同胞的聲音,金門的故事值得我們共同去聆聽。
在短短三天的金門之行後,我再次踏上了前往廈門的船隻。小三通不僅為兩岸同胞提供了便利的通行,更重要的是促進了彼此之間的情感交流。自2001年小三通開通以來,每年都有超過一百萬人通過這條航線往返兩岸,親自探訪親友。此刻,我正坐在廈門環島南路的一家咖啡館中,眼前正是小金門。在幾天前,我就是從小金門眺望廈門環島路,而如今我在廈門向金門望去,再從金門回望廈門,這短短幾公里的航程讓兩岸的風景盡收眼底。回想過去兩岸對峙的時代,這樣的經歷曾是奢望。此時,我不禁想起一個悲慘的故事,曾有一位在金門服役的廈門人,因思鄉心切,冒著軍法的風險遊過金廈海域,只為再見母親一面,然而最終未能成功渡過,便被捕並在金門遭受軍法處決。那些年的故事,以及兩岸對峙時期的往事,如今的兩岸青年是否依然銘記?歷史不應被遺忘。現在的我,身處兩岸昔日的前線——金門與廈門之間。這段兩岸的故事,值得你我親自去體驗,因為這裏有著最美的風景和許多動人的悲歡離合。我的兩門故事仍在繼續,而你的呢?